WAF初級野外急救_心得筆記

之前參加了兩天一夜紮實的初級野外急救WFA的訓練課程,課程主要教我們如果在野外遇到緊急狀況時,如何應變和判斷撤退與否,並收集手邊有的數據,讓救護人員到達後可以更快進入況況。因為本身有在爬山,想說如果之後在外面有什麼狀況,有比較多的判斷依據,讓戶外活動本身更安全。


兩天的訓練課程包含了講座授課和實際演練兩個部分,會先以授課的方式讓我們了解會有什麼情況,和實際患者會有的徵兆,之後就會到演練的部分。一部分的人演患者,每次都有不同的人設,另一部分的人演急救者,運用刻上教的流程和患者徵兆來判斷當下的處置方式。


想把一些比較容易忘記的地方再做一次筆記,寫在這(很邊緣的部落格)跟有緣的人分享,處置的方法每年都會更新,這邊是記錄下今年學到的。因為是我的筆記的關係,所以可能會有些不完整,不過大方向的概念應該是可以獲得的,更完整的內容還是真的去參加課程會比較清楚,如果資訊有任何有誤也請大家多多指教。


___


大部分的判斷流程和症狀的徵兆都會記錄在這本「野外急救指南」,這是報名的人都會有一本,所以大原則記住了之後,在野外要判斷徵兆和處置方法可以用這本小摺頁來輔助你,想說要找PDF版的但好像在網上找不太到



一開始都會從PAS(傷患評估系統)這三個三角形開始,由上而下,通過一個三角形才能進行下面一個的數據收集

(這邊有更詳細的內文,看"野外急救"的部分)



三個三角形的白話文會是這樣

1: 環境評估

確認環境風險、手邊資源判斷是否適合進行救援,不會有人希望你去救人解果你也一下掉下去要等著被救

患者人數、大致上傷口以及遭遇確認

做好防護(雨衣)在接近患者


2. 關鍵評估,緊急撤退

確認呼吸脈搏

沒呼吸要先暢通呼吸道,再不行就給PROP

沒脈搏要給CPR

有大出血要先止血,拔除異物(有些不要拔)

初步判斷脊椎有無受傷(有或不清楚都可以進入第三個△的評估)

判斷患者意識清醒


3.詳細評估,一般撤退/不撤退

生命徵象

測量呼吸脈搏(1分/組)、體溫、膚色、AVPU

呼吸脈搏要測好幾組(如果情況危急1~2分測一次),可以跟別的項目交錯進行

正常成年人的呼吸60-100/分鐘、脈搏12-20下/分鐘(吸吐算一下)

身體檢查

移動到平緩處拉直,從頭摸到腳檢查身體傷口或疼痛

SAMPLE


___


接下來是在課程中有提到在野外比較常遇到的特徵和處理方式



高體溫

細分有這幾種

熱衰竭:

中暑之前的症狀,通常是在環境太熱又喝太少水,或對環境不太適應。

會有頭暈、噁心、頭痛、發冷、頭昏眼花、疲累。體溫正常會偏高(>40度)。

多休息,離開熱環境就有機會復原


熱中暑:

跟熱衰竭發生的條件差不多,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有新病史、體能不佳、老人、藥品影響。

意識可能會下降,血壓脈搏升高,體溫高於40度。

想辦法降溫,補水,盡速下撤就醫。


低鈉血症:

通常是喝太多水造成,在高溫環境下常見(不是絕對)。

意識可能會下降、頭暈、噁心、頭痛、發抖、呼吸變快、尿多。

限制水分,補鹽巴,如果精神狀況便更糟盡速下撤。


低體溫

主要會因為濕、冷造成的體溫降低。第一個要做的事就是排除濕冷源(移除濕冷衣服或是離開冷場地),再來增加熱源、增加保暖。

可以分為幾個程度

初等~中等

通常會有很明顯的發抖,嗜睡、易怒、沉默寡言

先有基本處理,再來可以餵熱糖水(咖啡、茶、酒禁止),可以把熱水倒進水壺變暖暖包,依情況決定要不要撤退。

嚴重

精神、意識、生命跡象嚴重下降,體溫低於32度並停止發抖。

處理方式基本上跟上面一樣,但處理時要溫柔、不能用高熱的方式讓體表回溫,趕緊撤退


水泡

快要起水泡:用3M透氣膠布緊貼附

已經有水泡:紗布減一個水泡大小的洞,並貼上

(圖)


蜜蜂

往蜜蜂來的反方向跑,逆風跑


流鼻血

不要後仰




下面是比較操作的部分,最好還是要受過訓練再進行


嘔吐: 引流、復甦姿勢

1 患者一開始的姿勢

2 把她調整到這個姿勢比較好翻身

3 使用脖子、褲檔兩個支點來轉身

4 轉過來後前手臂和腳呈現ㄇ字型讓患者自行支撐,並在頭部前預留可以吐的空間



異物吐不出來: 哈姆立克法


止血

主要用在四肢

    直接加壓止血

    彈性繃帶止血

    止血帶


主要用於四肢交界處

    填塞止血




上完課之後,發現前的急救包根本不夠完整,最近補充完之後再拍起來跟大家分享


目前預計裡面要有的東西:

乳膠手套、鑷子、輕便雨衣、寶礦力粉/鹽糖、三角巾、紗布、OK蹦、棉花棒、牙齒蠟、普拿疼、3M繃帶、緊急救難毯、瑞士刀、指南針、優點膏、小護士、6~10米扁帶


如果資訊有任何地方有誤還請多指教


留言